百年难遇奇热
戴德上师俄罗斯之行
2010年的夏天,全球许多地方都发起了高烧,俄罗斯也未能幸免,这个让人感觉永远属于冬季的国度,从6月中旬开始,气温就节节攀升,最高甚至到了40度。
我在热浪滚滚的上海,看电视新闻中报道的俄罗斯阳光比这里还明媚,心里直犯嘀咕。上师将在8月前往当地旅游,这么热的天气怎么吃得消,听说当地宾馆还很少有空调。但上师一句话提醒我:“我去那里并不是单纯旅游,我们还要去超度当地的众生。他们千百年来都没有人来超度,我作为上师这次去,他们有多高兴。”
后来我们跟上师开玩笑,可能因为知道你老人家要去那里,那里的众生太过热情了,因此温度才会那么高。
没有任何改变,在百年难遇的高温中,我陪同戴上师前往俄罗斯,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莫斯科、圣彼得堡之旅。
39度下的莫斯科
飞机徐徐降落在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Домодедово)国际机场。早晨的空气还带着丝凉意,心中正窃喜天气并不怎么热,市中心赶来的导游郑重地告诉我们:“今天莫斯科气温39度。”
我们的首站是位于莫斯科东北的小城谢尔盖耶夫镇。据说八百年前一位叫谢尔盖耶夫的传教士在当地建起了镇上的第一座教堂,给人们带来了基督教的分支——东正教,由他建造的谢尔盖三圣大修道院因此成为东正教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在修道院门口,上师悄悄持咒将米撒出。登时呼啦啦引来一大群鸽子,争先恐后啄米,这些鸽子们还真有福气。
穿行于修道院的各座教堂间,上师仔细倾听导游的讲解,细细观察教堂内的陈设和画像。他指给我看教堂内的十字架:“你看,它和天主教的十字架有什么不同?”我这才发现十字架下面还多了一斜杠,因为对东正教所知甚少,我这方面的知识几乎空白。上师边走边说:“我们学佛人,也应对其他宗教有所了解,在比较中才会发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
虽然身为佛教徒,戴上师对各个教派都有研究。有时,他仔细凝视着画像,转而问我:“你知道为什么这些天人的身上都有翅膀吗?”,“你比较过这些圣人头后的光圈和佛教中菩萨身后的光圈吗?”跟上师在一起久了,就发现上师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很多事物都可以举一反三。
俄罗斯是具有深厚东正教传统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俄国内信奉东正教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我们国人熟悉的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现在的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也是虔诚的东正教徒。
教堂内时而有牧师走过,一袭黑色教服,神情肃穆,周围的热闹似乎和他们无关。上师看着他们,感叹道:“西方的基督教徒们是非常虔诚的,我们佛教徒也应该有他们这种精神。”
从谢尔盖耶夫镇坐车返回莫斯科,已是下午,我们继续前往被西方人称为社会主义迪斯尼乐园的国民经济展览中心。当时车外的温度估计已超过了40度,一踏出车门,只觉整个大地在烘烤。正蔫蔫地往大门走去,一辆白色加长型婚车跃然眼前,原来有新人在拍婚照。俄罗斯人结婚好气派啊!我们也凑热闹,在旁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后来几天,在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有新人拍照,没想到,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们的结婚热情也增高了。豪华超长型婚车更是比比皆是,看来这是当地年轻人结婚的一种时尚。
曾作为前苏联国民经济展览馆的展览中心,以展出前苏联几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光辉业绩为主,不过如今已沦为了类似迪斯尼似的游乐场。里面环境优美,到处是绿林和喷泉,上师边走边看,一边悄悄将米撒向草坪。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民族友谊喷泉,巨大的金麦穗雕塑矗立中央,周围15具镀金的各民族妇女铜像,手持各种果实,代表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各民族人民的友谊。
但见喷泉的水柱腾空而上,遍洒四周,雪白的水花与夺目的金色雕塑交相辉映,景象极其壮观。因为酷暑,许多年轻人跳进水池中,嬉戏玩耍。有的舀起满满一桶水,向周边的好友或陌生人当头浇去。大家嬉笑打闹,喊叫奔跑着,好不热闹。我们也有幸沾了光,稍稍淋湿的衣服在树荫下徐风吹来,倒也惬意。
俄罗斯的第一堂大超度
结束了一天的参观,我们住进了为举办1980年奥运会建造的奥运村宾馆,宾馆其它都好,就是没有任何空调设施。虽然已是傍晚,但房间里的那份闷热,简直让人气都透不过来,看到床上厚厚的被褥和被子,更是让人热晕。一直偏冷的莫斯科,夏季用品几乎罕见,不要说空调了,连电风扇也毫无踪影。唯一可以降温的是这里的自来水,冰凉透彻,结果我不停的跑洗手间去洗脸降温。
窗外一丝风也没有,上师只好拿起随身带来的折扇不停地扇,我决定下楼去买几瓶冰可乐。当我跑进超市,很兴奋的从冰柜里取出可乐时,发现竟然是温的。质问营业员,他们也很无奈的耸耸肩。原来这里的冰柜只作保温柜用,俄罗斯人本就不需要冰柜,猝不及防的高温,使得他们很多防暑设施都没有跟上。
深夜,空气里丝毫感受不到凉意,我又热又困,动都不想动了,上师却决定放焰口。因为上师每到一地,无论多忙多累,第一天晚上都要做堂大焰口,超度当地众生。我哭丧着脸:“这么热,还要放啊。”
“当然要放,这里的众生千百年来都没有人超度,现在都在外焦急等待着,我们怎能失信于他们。”
上师决定做一件事,那是谁都无法阻拦的,不管遇到怎样的阻力和障碍,他都会坚持下去,这点令我非常敬佩。于是在莫斯科最闷热的晚上,上师完成了他在俄罗斯的第一堂大焰口,一小时下来,我早已坐得头昏脑涨,但上师却依然精神矍铄,而且非常高兴,我感觉上师就是为弘法而来的。
最鲜明的一点,和别人在一起,大家谈的多是自身的事情,家里的、婚姻上的、工作上的,各种的喜怒哀乐。但和上师在一起,他心心念念系挂的都是弘法的事情,这就是他和我们这些普通人最大的不同了。
一切恍如幻影中
第二天,我们前往克林姆林宫参观。一路上但见窗外烟雾蒙蒙,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大火已持续数日,使得莫斯科整个城区被浓烟笼罩,又是一个百年未遇!我心里嘀咕着,早不来,晚不来,怎么挑这么个好时候来到这里。忽然,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可能正是这个时候,才需要上师来到这里。
我们在烟雾缭绕中来到了集中着俄罗斯最高权力的克林姆林宫。教堂广场上陈列着俄罗斯最重要的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里埋葬着十几位俄罗斯教皇,这里是沙皇举行加冕礼的地方;天使报喜小教堂是皇家专用的礼拜堂;而天使长教堂看似不起眼,里面却埋葬着彼得大帝之前的历代沙皇。
经过大克林姆林宫,也就是总统办公楼,路上划着粗粗的白线,表明那里已是非游览区。广场上停放着一排排黑色轿车,说不定总理普京正在里面为这场森林大火召开紧急会议呢。
下午去了俄罗斯的精神中心:红场。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国立展览馆、苏联卫国战争英雄朱可夫雕像、列宁墓,莫斯科最大的百货公司古姆商场,从远处看去都如幻影一般,朦朦胧胧。走在路上能闻到一股焦烟味,许多游人都带着大口罩,据说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的话,一个人活动两小时就等于吸了四十根烟,可惜口罩已经脱销,我们只能继续被动吸烟了。走久了,眼睛也觉得不舒服。上师拍了许多带口罩的游人照片:“虽然这次旅行辛苦,但以后回想起来,却值得回味。”
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是莫斯科最大的东正教堂,但作为俄罗斯人一千多年来统一信仰的东正教,在苏联时期却遭到灭顶之灾。上师告诉我,在斯大林时代,死于大清洗和集中营的人数高达六千万人,其中被迫害致死的神父就高达四万二千多人,全苏联境内东正教的教堂和修道院被关闭了98%。
亚历山大花园里的无名烈士墓,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苏军战士而建造,燃烧着永不熄灭的长明火,据说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了将近一千万人。
等待参观列宁墓时,在莫斯科待了多年的导游说起了他在俄罗斯亲眼目睹的几次灾难。近十年来,车臣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制造的袭击事件就从未停过,就在今年3月,莫斯科地铁就连续发生两次爆炸案,死伤惨重。说起这些事来,他直摇头,似乎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失望。
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度,有多少人死于各种的灾难和战争中,有多少枉死的幽灵,因无人超度而漂泊无依。
匆匆参观了莫斯科的几个主要景点后,我们就坐上了前往圣彼得堡的火车,随团旅行就是这样,行程安排得很紧。莫斯科的火车站台非常陈旧,卧铺车厢也是极其老式,幸亏火车上有空调,这难得的清凉,使得其它的不足都可以忽略了。
走马观花看冬宫
到了圣彼得堡,或许靠近波罗的海,天气变得凉快,浓雾也烟消云散。阳光里,城市显得分外明艳动人。我们也都振奋了精神,在一位叫列娜的女导游带领下,开始了我们的圣彼得堡之旅。
相比莫斯科,圣彼得堡显得更为典雅,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导游列娜是土生土长的圣彼得堡人,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旅游专业培训。她对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显得非常自豪,尤其热爱艺术,由她为我们介绍这里的博物馆,美术馆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第一天就去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称为冬宫,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里面的珍宝数不胜数。据说如果对冬宫里的每件藏品都看上一分钟,需要八年的时间才能欣赏完整个冬宫,对于只有两个小时参观的我们,那只能是走马观花中的走马观花了。
这里的镇宫之宝是一口巨大的黄金孔雀钟,还有巨大的孔雀石绿瓶也是这里最有价值的艺术品之一。宗教长廊里陈列的都是古老的宗教用品。近卫军大厅、彼得一世纪念厅、舞会大厅、俄法战争纪念厅等350间展厅里陈列着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品。无数美轮美奂的摆设,精美的雕塑和油画看得人眼花缭乱。尤值一提的是会见外国使节大厅里的木地板,由38种不同颜色的木板拼成,踩了200年,依然毫无磨损。列娜索性让我们坐在地板上,围成一圈听她讲这里的历史,上师就拿了相机,一个人优哉游哉的四处拍摄。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想他老人家会在里面待上一天。上师的人文历史知识非常丰富,所以博物馆在他的眼里是最有魅力的。熟悉上师的弟子都知道,他每到一地,最有兴趣的就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
因为馆内不便撒米,待结束参观,走到户外的宫殿广场上,上师不动声色中已持好咒,悄悄将米撒向草坪和角落。这真是很好的超度方法,学习焰口施食的师兄们,最好也能养成这一习惯,带一小瓶米,出门在外时,随时都可以超度众生。
圣彼得堡上空的第一场雨
晚上回到宾馆,照例要为圣彼得堡的众生们放堂大焰口。房间里要比外面显得闷热,怕影响其他人休息,也不能开门。热就热吧,想想那些等待超度的众生境况不知有多惨,我们这点算什么,于是赶紧准备法器。
做完焰口已近两点,赶紧洗漱休息。睡到凌晨四五点时,隐隐中,耳畔传来一阵阵雷声,不会做梦吧,只听雷声一阵比一阵响,轰隆隆,犹如天神在打鼓,电闪雷鸣中,圣彼得堡的上空迎来了久违的瓢泼大雨。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第二日清晨,雨已停,推开窗户,街道上依稀还有着雨后的湿润清香。
这天我们前往著名的夏宫,夏宫坐落在市郊西面波罗的海的芬兰湾南岸,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上花园宁静安逸,大片的草坪,散落其间的喷水池,优美的雕塑,和整齐划一的小树林。下花园里则是动感十足,占地102公顷的土地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喷泉,造型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最高的喷泉是一座大力神雕塑,奋力掰开一头狮子的大嘴,20多米高的水柱就从中喷出,直上云霄,景象蔚为壮观。无数金色雕塑遍布喷泉池中,阳光下与洁白的水花相互辉映,璀璨夺目,美啊美,赞叹中我不停的拍照。
上师一边欣赏景色一边继续持咒撒米,我突然想到,如果众生能够颁发签证,他们一定会热情邀请上师去世界各地旅行,这样就有更多众生可以受益了。
闲庭信步,伴随着大片幽静的森林、雕塑和花蒲,一路下去,走到底,一览无余的波罗的海海湾赫然眼前,漂亮的俄罗斯美女倚在雪白的石栏上,远处海面上海鸥飞翔,咔嚓,咔嚓,猛按快门。
神秘的喀山圣母像
圣彼得堡这边的白天非常长,到晚上八九点时依然亮如白昼,在这里旅行,一天的利用率很高。晚上,我们又先后参观了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气势宏伟的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是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教堂正门两侧的古典式柱廊向外延伸,形成半圆式广场,一排排巨大的罗马柱刻满了岁月的侵蚀,站在下面颇觉震撼。
进入教堂,发现有新人结婚,新娘披浅蓝色婚纱,新郎着黑色西服,站在大厅中央神情肃穆,神父站在他们面前宣读着什么,想来是在按照东正教仪式举行婚礼。
在他们的一侧,一排长队徐徐前进,最前面的人走上几级台阶,跪在一幅画像旁小心激动的亲吻,那正是教堂内供奉的喀山圣母像。据传喀山圣母像不断传出显灵的事迹,因此成了俄罗斯东正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
在圣彼得堡的这几天,列娜一直跟我们说很幸运,因为这里一年中很少有晴天,大部分时候都是阴雨寒冷,所以我们能够在如此明媚的阳光里欣赏风景实在很幸运。不过被热怕了的我还是希望多来几场雨。
金戈铁马 女沙皇
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叶卡捷琳娜宫,又称皇村。叶卡捷琳娜宫有如童话王国:鲜花灿烂,草坪新绿,蓝白相间的建筑清新迷人。在建筑表面雕刻着清一色的男性躯体,他们俯首抱头,表示出对女皇的永远臣服。宫殿里的摆设之富丽不用多说了,大厅一间连接一间,组成了一条金色长廊。按不同颜色命名的“红柱厅”、“绿柱厅”、堪称世界奇观的“琥珀厅”、还有四面到处雕饰着精美镜子的金色大厅……,置身其中,只能叹为观止。所有一切的装饰除了金碧辉煌,还是金碧辉煌,看罢后,脑中一片金灿灿。
离开宫殿,漫步于幽静的花园,这里蜿蜒的小径,和水波如镜的池塘更让人心旷神怡。坐在长椅上,上师持咒撒米,我在旁看着远处的游客们络绎不绝地穿梭,或许还有许多幽灵也在穿梭吧。许多曾经生活在此的贵族们,死后想必还留恋不走呢。不知道当年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此生何处?这位让欧洲都颤抖的俄国女沙皇,在位的三十多年里将俄罗斯的版图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她曾讲过:“要是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必将置于俄国统治之下。”其野心可见一斑。同时,她的私生活声色犬马,极其娇奢淫靡。最后这位女皇活到67岁,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从佛教角度看,她的福报很大,但造业也大。福报享尽,她会去哪里呢?
涅瓦河 涅瓦大街
这几日,车子在景点之间穿梭,总要经过涅瓦河。沿着涅瓦河边行驶,两旁色彩绚丽的教堂、宫殿、博物馆、住宅、河上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犹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划过。我在网上看过人们在不同季节里拍摄的涅瓦河照,或银波荡漾,或灰色宁静,或金色璀璨,或幽蓝神秘,涅瓦河可谓圣彼得堡的灵魂。
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站是逛涅瓦大街,这条街是圣彼得堡最热闹的大街了。之前我们走错路,拐入旁边的一条街道时,非常宁静,等转身来到涅瓦大街上,立刻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简直两个世界。怎么描述这条大街呢?开阔的路面上车辆疾驶而过,两旁的建筑都年代久远,沿街的咖啡馆坐满了世界各地的游人,街心花园里有乐队热烈的演奏……俄国作家果戈理这样描述涅瓦大街:“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对于圣彼得堡来说,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这条街道流光溢彩,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种游乐气氛便扑面而来。”
据说三百多年来,这里没有拆除过一幢建筑,没有增建过一所新楼,所以它仍是彼得大帝时代留下的涅瓦大街。走在19世纪贵族马车压过的大街上,不经意间,说不定就会经过托斯妥耶夫斯基、果戈理、或柴可夫斯基的故居。如今这里银行商厦林立,最大的书店,食品店和购物中心都聚集于此。
走累了,上师就在街心花园坐下,边休息边施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引人注意,只引来了鸽子围拢脚边啄米。
俄罗斯有句谚语:“没有到过圣彼得堡,就没有真正到过俄罗斯;没有到过涅瓦大街,就没有真正到过圣彼得堡。”那么,我们算是都到过了,也该回去了。
再见 俄罗斯!
回到莫斯科时,酷热已宣告结束,缥缈的烟雾也几乎消散。再看这座城市,似乎清新亮丽了许多,可惜我们的俄罗斯之旅也结束了。
短短一周,我们感受了这个国家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经历了这个国家百年未遇的高温,和森林大火带来的可怕烟雾。上师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来到俄罗斯,令人回味。他为这里的众生超度,和这里的众生结缘,当他离开俄罗斯的时候,相信有许多众生也在默默为他送行。
再见了,俄罗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