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上师山东度生之旅

  

  上师在山东的弟子若谷于6年前在上海攻读博士,与上师相识,并根本皈依戴上师。在上海的三年里,他常来上师住处,听闻上师讲法,每年参加戴上师举行的八关斋戒法会。博士毕业后回到山东济南工作,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请戴上师来山东游访,使得当地众生也能受益。

  一晃三年已过,为了能让上师山东之行顺利,若谷师兄做了大量准备,并学会了开车。今年7月初,时机成熟,戴上师决定前往山东游访。若谷师兄向单位请了假,把一年的假期全部用上,整整十天,除了细心安排上师食宿之外,他一路开车,全程陪同上师游访了济南、曲阜、邹城、泰安,淄博等地。

  上师每到一地,必放大焰口,超度当地众生。到济南的当夜,不顾旅途疲惫,上师依旧为济南乃至整个山东省的冥阳众生,放了一堂大焰口。

  在济南,除了参观著名的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外,上师还参观了济南市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以及当地的老街。这里尤其要提一下趵突泉。

  位居济南七十二泉之冠的趵突泉闻名遐迩,二十多年前,上师也曾来过山东,他记得当时济南的四大泉水都干涸了,他为当地的冥阳众生放焰口施食,待他离开山东不久,泉水逐渐涌出。这次来到济南,第一站就是趵突泉,去的这天阳光明媚,波光水影的趵突泉清澈见底,鱼儿们穿梭其间,怡然自得,上师在趵突泉公园边欣赏景色边持咒撒米。待我们回到上海,过了两天,新闻里报道济南的趵突泉水位猛涨,泉水喷涌,充满活力。

  在济南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日,我们前往佛山院素斋馆用餐。刚进门,一位服务生就直盯着上师看,他冒然问道:“你是不是传宝箧印法的金刚上师?”原来他正在网上学习戴上师传授的宝箧印法,做梦也想不到上师竟然来到他工作的地方。他和另一位师兄都非常激动,在上师用餐时频频来问法,临别时还主动要求供养上师。这也是很有趣的因缘,上师在那里请了很多结缘的佛教书籍。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曲阜的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和邹城的孟府孟庙,也是此次行程中重要一站。这些地方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还有许多珍贵的历代碑刻。上师的人文历史知识非常丰富,跟他出行,好像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每一处景点的人文典故,他都能娓娓道来。

  在曲阜和邹城的几天里,天公作美,一扫连日来的暑热,常常晚上暴雨倾盆或路途中雨势如注,但等参观时,却只是细雨绵绵。古树参天里,跟随上师一路前行,他时而驻足仔细观看碑文雕像,时而为我们讲解孔孟之道,时而持咒撒米,利益冥阳。这些地方,年代久远,众生极多,对于上师的到来,他们不知有多欢欣雀跃呢。

  离开曲阜后,我们前往泰安的泰山。泰山除了天然美景,最重要的是其丰厚的人文景观。历朝历代,不断有帝王来泰山封禅和祭祀,文人雅士也是对泰山推崇备至,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泰山的气势可见一斑。

  登泰山这天,太阳公公尤为卖力,一路上阳光普照。虽然泰山松柏苍翠,但为行人开辟的道路,几乎无任何树荫遮挡。一路走走停停,在中天门和南天门两地,上师择稍僻静之地,做焰口施食,尤其南天门这里,阳光直晒,没有任何遮挡,上师全然不顾,一心持咒,若谷师兄高举着伞为上师遮挡烈日。

  上师放焰口时的景象之壮观,除了天目者能看到外,也只有冥间众生最明白了。不远处,游人们忙着拍照留影或休憩或奋力攀登,世间里的热闹此起彼伏,谁又会想到时空里还有着另一番的波澜壮阔。待我们来到泰山顶上的碧霞祠,因天气炎热,大家早已筋疲力尽,于是在碧霞祠休息良久,上师继续持咒撒米。好在此地已是泰山顶上,气温降低,待了些时候,暑热全消,凉风习习,甚是惬意。可想而知,到天冷之时,此地是怎样的严寒了。

  结束泰山之行,原本应该返回济南,但因聊城郑师兄的盛情邀请,我们临时改道,前往聊城。郑师兄在去年跟随朋友参加了戴上师在嘉善圆觉禅寺举行的八关斋戒法会,并皈依了戴上师。他是山东聊城人,在当地有一家很大的印刷厂,除了印刷各类产品外,还热心印制各类佛教书籍。

  得知上师来山东,他带着全家立即从聊城赶到济南拜见上师,并力邀上师前往聊城观光。在聊城,他热情接待上师,带上师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山陕会馆、光岳楼和海会寺,同时还请上师参观了他的印刷厂。郑居士正在学习上师的焰口施食和往生咒法,他很感慨的告诉上师:“你的法本非常通俗易懂,对我们这些佛学程度还很浅的人而言很容易看得明白,而且每本法本上都有详细的仪轨修法,有的可超度自己的冤亲债主,有的可消除自己的业障,有鲜明的针对性,非常实用,我看了很欢喜。”郑居士的太太也信佛,这次随丈夫一起接待上师,相谈甚欢,夫妇俩决定今年的八关斋戒法会一同前来参加。

  山东之行,淄博也是必去之地,因为专写幽冥世界故事的蒲松龄出生在那里。上师放焰口四十多年,对幽冥众生非常熟悉,来到山东,自然要去拜访一下聊斋先生的故居了。仕途不顺的蒲松龄为世人留下了近二百万言的不朽之作,尤以《聊斋志异》享誉海内外,其实这样的人来到世间本就是有使命的,他若早明白,也无需耗费那么多精力去应试科举了,但话又说回来,生命中的每段经历都有因果使然,没有仕途不顺的这番经历,他或许也写不出这样精彩的鬼怪故事。

  上师在山东的行程安排很紧,很多景点因路途遥远只能放弃了,但距济南45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灵岩寺不能不去,它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文革时期因为被作为空军仓库,寺内的很多古迹得以保留,值得一看。

  离开山东的前一天,若谷师兄陪同上师专程去了灵岩寺。到了那里,就发现不虚此行:气势雄伟的辟支塔、北魏的石窟造像、宋朝的泥塑绘画,唐代的千佛殿、般舟殿遗址……上师在辟支塔旁驻足良久,为这一带的众生做焰口施食。这里的墓塔林尤为壮观,塔林汇集了自北魏至唐、宋、金、元、明、清历代高僧圆寂所安置的墓塔。塔身上刻着僧人的法名年号,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们的经历,上师边观看边持咒撒米。

  看着如此密集的墓塔,令人肃然起敬,无论在任何年代,修行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是同自己的业力所抗争,要排除身边的各种障碍,排除自身的各种习气,是一场生命的逆向之行,能坚持的人必是大智大勇者。这些历代高僧们当年也是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才能有所成就,在缅怀他们之际,也有些感慨,不知以后的年代还会出现这样的墓塔林吗?

  山东之行很快结束,在陪同上师的这十天里,若谷师兄放下工作,放下家庭琐事,放下年幼的孩子,尽自己所能,细心招待上师,他感激上师能来山东超度这里的众生,利益冥阳,也给自己培植福报的机会。他向上师汇报了自己这三年来的修行情况,点点滴滴,一一陈述,在修行这条路上,他知道上师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临别之际,若谷师兄很难受,以后可能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时时陪伴上师左右了。

  上师回沪不久,若谷师兄发来一信,讲述了他对上师山东之行的感受,言词朴实,情感真切,特附于文后,与大家共勉。

 

上师山东之行给我的感悟

                                           文/若谷

  上师离开济南后我想了很多,有很多感想,也有以后的一些打算,所以就写下来,发给上师,以明心志。

  虽然上师在山东的十天很忙碌也有些辛苦,但这十天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三年前我博士毕业离开上海的时候曾发愿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把寄放在北京杨师兄那里《何苦自杀》的几百本书找回来,第二件就是能让上师来山东巡游一次。弟子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筹划的人,所以这两件事经常挂在心上,如今两件事都已顺利完成,总算可以放下了。

  在跟随上师的这些天,参观孔府孔庙、孟府孟庙,听上师讲解孔孟思想和他们的生平,我也是深受教育,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人哪有一帆风顺的,都经历了很多挫折,而支撑他们的是他们的信念和理想。而反观自己,也曾发愿皈依上师三宝,修学佛法,自度度人。但三年来生活工作上的琐事似乎消磨了以前发下的志愿,该精进的不能精进,该放下的放不下。信仰应该比理想有更高的层次,他值得我用自己的全部乃至生命去追寻,但佛教的信仰需要更多的是智慧,而不单单是勇气。所以我以后要精进修持了,做好功课,修好上师传的法,完成上师交给的任务。

  在这十天中,我老婆的言行使整个过程发生了一些障碍,这也是我事前最担心的。也许我前世曾伤害过她,她今世来障碍我,但无论如何再像以前那样委屈求全肯定是不行的,修行佛法是个原则问题,是不能退让的。这几天我自己一个人睡沙发,早上早起结手印打坐持咒。修行佛法是光明正大的好事,有什么可怕的。如有可能和她深谈一次,阐明立场。

  在对待上师的态度上,我以前总有些矛盾,密宗皈依上师的时候要求视上师如佛,而有时又觉得上师也是一个普通人。通过这些天的朝夕相处,我似乎现在能把两者统一起来了。

  弟子顶礼上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戴亚杰私立中医诊所

上海市莘庄莘凌路241弄(绿梅公寓)10号702室 邮编:201100 -电子邮箱:daiya_jie@163.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